因为深深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也为了感受古文化的熏陶,并倡导人们主动的保护文物古迹,本着“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宗旨,7月21日,信息工程学院“聊城文化调查”实践小分队抵达山东,进行为期7天的调查。
聊城是山东省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聊城又称东昌,由于这里曾是京杭古运河的重要码头,当年繁荣一时,有“上有苏杭,下有东昌”之说,至今城里保存完好的山陕会馆就是聊城当时盛极一时的见证。聊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典籍荟萃,历史名人辈出。全市现有文物古迹400多处,三国时期的曹植墓,明代的光岳楼和清代的山陕会馆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小分队队员们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处古迹调查、探访。
光岳楼与北京的鼓楼和钟楼、西安的钟楼、大同的钟楼齐名,是全国著名的木结构古楼之一,也是古老聊城的象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团体慕名而来,但本地人却已淡然。在聊城古运河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山陕会馆是当年聊城发达繁华的见证,至今也是研究清代鲁西经济文化的窗口。最后,队员们来到了海源阁古迹,幽静的小院里非常清净,而相邻的海源阁图书馆却是人潮涌动,队员们拿着文物保护的相关材料,在图书馆门口进行宣传。
小分队队员们调查了三地附近居民区和游客对文物保护的看法和建议等,并将此调查结果反映给了相关的负责人,他们对此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对此采取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队员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到骄傲,也为保护山东的古文化出了一份力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