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25年计量历史文化暨第二届红色计量学术研讨会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文|马越 图|薛景舒
  • 2025-11-17 16:13:13

11月15日,2025年计量历史文化暨第二届红色计量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洛阳市文物局、河南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围绕中国计量史关于天文计量、时间计量、计量人物、古代计量与国家治理、中外计量交流、计量文物图集、计量文献史料、计量史年表和红色计量史等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研究中心、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共同主办。

“本次会议不仅是对中国计量史重大项目的深入研讨,更是对中国计量史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未来研究方向及合作的探讨与展望。”校党委副书记程刚表示,红色计量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红色计量文化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有益探索,是赓续红色根脉、突显办学特色的生动实践。我校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计量史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进一步推动计量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高度重视计量事业发展,有完善的管理和科研体系,但计量历史文化研究相对薄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关增建表示,中国计量大学作为一所以计量命名的高校,开展计量历史文化研究非常必要。他希望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深耕计量特色领域研究与文化传播,助力国家计量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对计量史研究的新进展、重要观点、考古发现的佐证实物资料、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石云里教授围绕空间计量的考古学发现和空间认知的历史发展脉络、各个朝代对时间和空间的测量和改革等作学术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关增建教授围绕古代计量人物和计量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了各个朝代的计量人物对计量事业的贡献;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汪小虎教授线上参会,围绕时间计量的本质这一问题,探讨了历法计时、天文计时、漏刻计时、机械计时和时间计量的机构及其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董煜宇副教授围绕中国古代计量与国家治理的关系,阐述了计量制度改革对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研究院萨日娜教授从中外计量交流史的角度,探讨了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计量知识的交流情况;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计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兰婷教授团队围绕计量历史文物这一主题,分享了从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梳理历代计量文物的研究成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何兆泉教授围绕文献史料与计量史学研究的关系在“经史子集”中查看计量史料的分布情况作了学术分享;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姬永亮副教授介绍了在系统梳理、研究计量史大事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会上,兰婷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计量大学和计量历史文化研究院的相关情况,以及学院在红色计量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她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做好计量文化的研究、传播和育人工作,要将计量文化中的诚信、规矩等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中,做好计量史的科学普及工作。专家学者们就红色计量史研究的史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展了计量史的研究范畴。


西区: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

总机:0571-86914435

东区: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168号    邮编310018

版权所有 中国计量大学 Copyright 2025     浙ICP备1105366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