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智能物流机器人、越障无碳小车,中量大学生斩获2项国家特等奖

来源: 本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19-06-24 09:10:17 阅读次数:

1561337806283.jpg

近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绩正式揭晓。

好消息传来,中国计量大学参赛队从来自全国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在内的498所学校的353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均位列浙江省第一,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计量大学本部合影.jpg

据悉,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最具影响力的三项国家级大学生竞赛之一。该赛事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以重在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本届比赛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历经校赛、省赛两级选拔,于2019年5月30-6月2日在天津举办决赛,共有50000多名师生参赛,达到历史之最。

智能物流机器人.jpg

>>>智能物流机器人的“翻身仗”< <<

对于李瑞峰和他的队员来说,能以浙江省第三名的成绩压线闯入全国总决赛,最终逆风翻盘,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夺得特等奖,这一切都超出他们原本的想象。

据了解,总决赛分为竞赛虚拟社区和现场最终决赛两部分。在虚拟社区环节,他们必须在规定的十小时内,用主办方提供的材料来制作、更换机械爪,并进行调试。

从下午4点到凌晨2点,团队成员在省赛的小车结构基础上,根据现场比赛规则,争分夺秒地加以改造。虞文涛加紧绘制图纸,重制机械爪;李云飞在虚拟社区抱着电脑反复调试,寻找一个最强的Wi-Fi信号源;李瑞峰负责摄像头与动作初步调试;金锋扬则在编写小车路径。

队员们凭借记忆组装零部件,而机器人需要在后面的比赛中抓取不同难度的物料。“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保持好的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

整支队伍灵活分工,力争在好心态的基础上,实现“1+1+1+1>4”的整体效率最大化。为了兼顾成本与稳定性,他们凭借着平日的Solid Works、Auto CAD等绘图与机械制作经验,将机械爪改成了4个YPU材料着力点组合的结构。

这一改进至关重要。在决赛现场,当机器人稳稳地抓起最难的圆锥体物料时,他们知道胜利已然在望。

智能物流机器人2.jpg

智能物流机器人3.jpg

>>>越障无碳小车的“历险记”< <<

“小车的前期设计是我们在赛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许传瑞对记者说,他和许成浩、张清组成的队伍,刚刚获得无碳S环竞赛的全国一等奖。

这项比赛要求参赛者提前计算好无动力小车的参数,通过转化重力势能,驱动小车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自动转向,走“S”形路线避开障碍。

小车整体由一个凸轮和两个正常的轮子组成,凸轮是用来做周期性圆周运动,以达到“S”形转向的装置。要想车子能成功避开障碍,又行驶得足够远,就要精准地计算出小车的瞬时速度,以及凸轮变化的周期,这需要大量精密繁琐的计算。

越障无碳小车.jpg

成功来源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在4月的选拔赛结束后,考虑到先前制作的小车不易于拆装、轨迹不精确,队员们又制作了第二辆无碳小车。他们重新设计图纸,优化小车机构,将前轮和重心放在小车中轴线上,以减轻小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对齿轮转动比和凸轮的轨迹进行了微调。

经过一系列改动后,第二辆小车显然比前一辆更简易、稳定和精细。在决赛第一次跑赛道时,小车成功绕桩13个,达到队伍预期。在当天下午的拆装比赛环节中,他们成功拿下满分的成绩,加之有出色的设计文案锦上添花,最终将全国一等奖收入囊中。


原文链接:http://www.thehour.cn/news/280405.html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