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风采】徐时清:节能环保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先锋

来源: 本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19-04-10 16:08:27 阅读次数:

    1554883293921.png

    个人名片

徐时清,博士,教授,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处处长。担任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151人才重点资助;曾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杰出青年和浙江省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及计量检测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制定国家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5项,开发的产品已在相关企业实现批量生产,审计经济效益20余亿元,出口创汇超过3亿美元。


2017年4月,徐时清教授主持的“基于材料微结构调控和新型封装结构设计的LED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学校推进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项新成果。而这背后的强力助推器就是徐时清和他所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青年学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学的热爱,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脚踏实地  用心开创新事业

2004年8月,徐时清顺利完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博士答辩,同年又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成为该所建立以来在光学材料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学生。

对刚来学校时的景象,徐时清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2004年11月,当时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就什么都没有了。每一个实验室的搭建,每一件仪器设备的添置,都是我亲自写报告论证,跑到市场上去购买,然后安装、调试。” 2005年1月的冬天,为了一个项目实验,徐时清只能在办公室里过夜,却临杭城突降大雪,冻得实在受不了的他只好用泡沫塑料板绑在身上保暖。徐时清说:“做材料研究的实验都异常辛苦,一个实验常常需要20多个小时不间断,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材料的制备实验都要在高温高压,并伴随爆炸性气体产生的条件下进行,一天24小时不能离人。但是自己刚刚毕业,就能在喜欢的方向开展研究,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2005年,他破格两年被评为副教授;2007年,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成立,他被任命为学院副院长;2008年,他破格两年被评为教授;2011年,他担任学院院长,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和二级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我校科研领域的新兴学科,面临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生培养等重要工作。徐时清十分感激学校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信任,给了他前进的动力。在他的积极努力和扎实工作下,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和团队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国家磁性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育部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磁/光电子材料研发与检测技术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高等学校新材料制备及测试创新团队以及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学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优秀二级学院。



十年点一灯 我们想讲大故事


早在2005年,徐时清就在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上敏锐地捕捉到稀土发光材料在LED照明上的潜在应用可能。当时,国内节能灯产业如日中天,LED产业才刚刚起步,且核心技术被国外控制。在这样的形势下,徐时清决定从零开始。“我们想要讲好这个故事”,怀着这样的信念,他一头扎进了“稀土发光材料在LED应用”的相关研究中。

2006年,荧光粉项目正式启动,参与项目的人员只有两三个人。尽管如此,荧光粉的研究依然在小团队的努力下渐入佳境。实验取得了欣喜的成绩,证明了稀土发光材料使用在LED上完全可行,但徐时清此时却感觉意犹未尽,“我们做个荧光粉就结束了吗?”单单研究荧光粉还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在徐时清的心里还有着一个更大的目标。“虽然有人愿意讲小故事,但是我们想讲大故事。”为了讲出一个“大故事”,在之后的几年里,徐时清在项目中先后加入了散热基板、导光基板和结构研究等众多的“小故事”——起初的小团队也渐渐走成了一个大团体。为了讲好这个“大故事”,徐时清他们这一干就是十年。

2016年10月1日,国家出台了禁止销售白炽灯的规定,这对传统白炽灯行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徐时清团队却打开了LED行业不可想象的“另一个世界”,LED居然被他们做成了类似白炽灯的立体发光的灯丝。原先的白炽灯企业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替换上LED灯丝就能重新回归照明市场,“我们等于是把白炽灯企业转型升级了。”

新的LED灯的成功研发不仅仅使白炽灯企业柳暗花明,也为LED行业注入了新的能量。与传统LED灯相比,立体发光的LED灯提高了约20%的出光效率,已远销北美、欧洲、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力促进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照明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甘为人梯  乐育人才成大器


同事们评价:徐时清眼光长远,能够瞄准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对项目研究的方向和关键点把握得特别准确。同学们眼中:徐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机械,从不会因为忙碌而推脱学生;特别强调学生对问题要进行理性分析,对实验进行摸索和尝试,学会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

徐时清一直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科研兴趣、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方法,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和思维、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领他们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07材料3班的张斌原本是一名特困生,专业思想极不稳定。徐时清主动与该生结对,带着他一起做实验,指导他完成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该生获省“挑战杯”二等奖,发表SCI和EI论文3篇,授权专利3项。2011年,该生成功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

08材料3班的缪凯,在徐时清的指导下完成了学校的本硕创新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2012年该生以最高面试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作为一名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导师,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得2012年全国“挑战杯”金奖和浙江省“挑战杯”特等奖。

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崔志广是徐时清的研究生,硕士期间发表SCI和EI论文5篇,毕业时他亲自撰写推荐信,帮助学生成功申请到全额奖学金。

提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们,徐时清不禁喜上眉梢。他说:“其实学生就像一块材料,需要我们精心打磨,才能成材成大器。这个打磨的过程就是教育,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入校工作十多年来,攻课题、搞实验,揽人才、报项目,抓改革、带学生,徐时清的日程表总排得满满当当。忙碌是徐时清工作和生活中的主旋律,但他却说自己是忙碌并快乐着。对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徐时清总是充满信心:“节能环保新材料行业在未来20年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大有可为。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攻克科学的难题,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就是一位青年材料科学专家的眼光和魄力!

 

 

 

                                                                                                                           

——摘自2018年10月出版《量大风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