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一篇篇用心撰写的实践论文、一幅幅珍贵难忘的活动照片、一张张洋溢着热情与汗水的青春脸庞……日前,我校450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纷纷回到学校,大家急切而又热烈地相互展示实践的成果,交流分享实践的收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展示建国60周年成就,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实践队伍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同学们不畏艰难、深入基层,寻访老红军足迹,用双脚丈量“红色之旅”;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举行图片展、宣传板报、文艺演出,热情讴歌祖国建设伟大成就。由我校9名大学生组建的“红星闪闪”暑期实践团队,寻访平阳县8位老红军,把学校师生用DV录制的真挚祝福送给这些革命先辈,并为每一位革命前辈制作了一本特殊的“个人简历”,在探访中感知建设祖国的责任。队长孙菊红说,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是新一代大学生应负的社会责任。这个暑期,计量学子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标准、质量、食品安全等专业知识,组织了多支调研、调查实践团队。活动中,各团队走访乡镇基层政府部门和企业,就产品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质量人才需求等问题开展调查,深入社区、农村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把手、心贴心地向当地群众介绍产品质量标准法规,帮助人们群众进行消费维权。“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再次创新。”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表示。
爱心助学,关注青少年成长是大学生实践的不变主题。在四川灾区,队员们对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通过心理互动游戏展开心理辅导;在贵州梭戛,队员们带着收集到的3000本图书,为梭戛乡的苗族孩子送去一个图书馆。赴企业社会实践小分队的28名队员先在杭州的4家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随后他们又赶赴湖南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小学支教,并把在实习中所获得的1.6万元劳动报酬全部捐献出来,帮当地新建了图书馆。队员蔡晓佳说,社会实践的经历让他学到了一种创业精神,只要肯坚持,敢想、敢做,就肯定会成功。
为强化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学校为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学校规定,自今年开始,学生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7天的,给予68学时,共计2学分,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同时,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等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导师,在活动前选题、活动中实施、活动后提炼等方面给予实践团队全方位指导。学校将给予每位教师每天4-8课时不等的课时补贴,计入教师工作量。据悉,今年有近百名教师、管理干部担任了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导师,确保了各团队实践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