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讨论班感受数学前沿

添加日期:2006-06-08 00:00:00 阅读次数:
  6月6日上午,数学系谢庭藩教授在应用数学讨论班上作了关于庞加莱猜想的报告。谢教授对庞加莱的生平、庞加莱猜想的内容以及庞加莱猜想证明的过程作了详细的讲解。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指出“单连通的三维闭流形必与S3同胚”,后人称之为庞加莱猜想,这一猜想被列为“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100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关注并致力于证实这一猜想。20世纪80年代初,年美国数学家瑟斯顿因为得出了对庞加莱几何结构猜想的部分证明结果而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之后,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在这个猜想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提出了解决这一猜想的要领。2006年,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在《亚洲数学期刊》上的论文《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完全破解了庞加莱猜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使大家感受到最新的数学潮流,增强了大家对前沿信息的洞察力,受到热烈欢迎。理学院副院长、数学系主任曹飞龙教授表示以后将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使我校数学系师生更多地了解世界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科的发展。
分享至: